12月11日,在山东好尘御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陈晓燕迎来了烟台市企业诚信促进会会长郝桂华及数十位企业家走进该校进行参观交流。参观人员就该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双方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陈晓燕,举止优雅,睿智大气,待人处事落落大方、周全细致。作为学校的主心骨、掌舵人,她崇德尚艺、潜心耕耘,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女性魅力和处事能力令人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自立自强 潜心耕耘显身手
陈晓燕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烟台,自幼喜好绘画设计。她说小时只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绘画设计延伸到了雕刻制作。
作品《迎客松》
作品《参禅》
作品《悟道》
作品《鸟语花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晓燕说技不压人,多个技术多条路。为了提高技艺,工作之余,陈晓燕开始了雕刻制作的拜师求学之路,经过十多年的虚心学习、潜心研究和孜孜探索,自己的雕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雕刻作品《母爱》、《笑看人生》荣获“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香港工艺美术展雕刻类”金奖;镶嵌作品《鸟巢》荣获“2022第十四届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金奖;雕刻作品《化蝶》、《鼎成龙升》、《走马上任》荣获“第十二届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金奖;雕刻作品《生如夏花》参加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暨中俄文化交流年‘中国艺术家赴俄美术作品展’并被阿穆尔州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都说打铁还要自身硬。经过不懈的努力,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术家;考取了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技师,鉴定估价师技师,IGA国际宝石实验室检测师,NFTC珠宝玉石高级鉴定师,中国轻工(CIC)珠宝鉴定师,企业人力资源师高级技师,高级就业指导师;香港宝石首饰学家,香港青年玉雕艺术家等一系列的证书与荣誉纷至沓来,无不见证了这位自强女性付出的汗水与艰辛,也无不折射出她在艺术之路上的专业与技能。
作品《中国梦》
一路耕耘一路歌。随着一件件作品的问世,陈晓燕不仅斩获了行业内的一个个大奖,同时也得到了众多收藏家的认可。玉雕作品《年年有余》、《吉祥如意》被“香港宝石首饰同业协会珍品馆”永久收藏;雕刻作品《一路向前》、《平平安安》,寿山石巧雕作品《吉祥如意》玉雕作品《笑看人生》等被“揭阳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捐资办学 特色引领谋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教育锚定了新的方位,为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时代坐标和方向。
为了传承非遗技艺、发扬中华文化,陈晓燕于2022年全额捐资创办了山东好尘御职业培训学校。
如何在教育蓝图中发挥价值和作用?让学生有获得感、教师有幸福感、学校有荣誉感,这成了陈晓燕经常思考的问题。其实在她的心中,早就瞄定了奋斗方向:抢抓机遇、特色引领,强化管理,努力推进学校高质发展,办好对人民有用的学校。
“作为一所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我们学校开设有工艺品雕刻、文物修复、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等专业。其中,以‘国家级非遗技艺’为特色的工艺品雕刻专业、文物修复专业还填补了烟台市的院校专业空白。”谈起自己创办的学校,陈晓燕娓娓道来,自豪感溢于言表。
陈晓燕常说,办好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学校,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绳结技艺
为提升教学水平,充实师资力量,陈晓燕主动走出去,聘请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蔡国声、文物修复专家刘恩迪、文物修复“纯手工笔涂古瓷修复第一人”于爱平、玉石器评审专家李维翰、珠宝玉石鉴定检测实验室授权签字人陈丰等知名教授加盟任教,在师资力量上处于领先地位。
锔瓷技艺
目前,学校现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考评员 5人,职业技能评价质量督导员4人,职业技能考试管理员5人,非遗传承人5人,民间艺术家7人,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13人,烟台市职业指导专家团专家1人,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轻工行业裁判员3人。
不忘初心 德艺双馨比翼飞
平凡的生活不乏美丽的风景,责任之中更见担当。陈晓燕和她的同事们正用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牢记曾经的践诺,用责任与担当,在砥砺前行中尽显德艺本色。
指导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的选手
她说自己将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用艺术的魅力讲好中国故事,用女性的智慧展现巾帼风采。
为响应国家“技能强国”战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6月15日—18日,山东好尘御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其他院校共同举办“技能兴烟”工艺品雕刻与调香职业技能竞赛。大赛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提升自我的平台,也为推动烟台市乃至全国的工艺品雕刻与调香职业教育及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陈晓燕以此为契机,发扬工匠精神,传承中华非遗文化,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契合点,加强非遗工坊建设,打造了优秀传统文化·非遗工坊研学基地,通过游学、研学、实践体验、互动体验、团体活动等方式来传承和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血脉,为现代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雕刻技艺交流
在学校新建的非遗展厅,一尊尊玉雕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尽显大国风范和工匠精神;一件件手工艺品技艺精湛,把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有趣且富有创意。徜徉其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带给你的是满满的视觉盛宴和心灵震撼。
非遗工坊现有非遗传承人3名、民间艺术家7名,非遗项目包括:修复技艺、手工风铃、蓝染技艺、香道技艺、雕刻技艺、珠宝玉石文化、绳结技艺。非遗工坊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传统技艺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民间工艺文化植根社会最基层,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生生不息,构筑了基础雄厚的大众文化底蕴,并对其他文化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陈晓燕对工艺文化有着自己的见解,“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民间手工艺品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它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弥足珍贵。”
为把学校建成一个一站式全方位多功能职业培训基地,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陈晓燕积极争取,将学校打造成山东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烟台考点,包括陶瓷彩绘、陶瓷雕塑、陶艺制作、桃木雕刻、香道技艺5个项目。同时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合作,进行工艺品雕刻工、文物修复师、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鉴定估价师、互联网营销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与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的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合作,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研学基地——非遗工坊;与淮海玉雕联盟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便于全国玉雕大师进行技艺交流及赛事竞技;与双鸭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共同提升师生技能;与烟台黄金职业学院合作,共同构建创业孵化基地;与烟台职业学院合作,共同开发、设计、制作文创产品;与青岛幼师学院合作共建全国珠宝科技与艺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将守正创新,做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匠心匠艺的传承,潜心创作,修身明德,在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晓燕如是说。(薛俊杰 李金泽∕文 张砚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