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第一金融网> > 资讯

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应用型人才

——重庆科技大学教授 贾碧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中,重庆科技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贾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是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中钢协“十一五”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首届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中国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及重庆市优秀女园丁……

“我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为冶金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讲授了《冶金原理》《炼铁学》《现代陶瓷》《材料工程导论》《计算机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中的应用》《专业综合实验》及《设备操作技能训练》等专业主干课程,并指导相关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课程。

根据专业教学实际特点,贾碧教授提出了“基于开放培养与系统培养融合、现代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价值塑造与专业能力融合”的“三元融合”育人新理念;逐步构建并实践了“三元融合、两种精神、六措并举”——材料类专业“326”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建立并探索了贯穿学生大一到大四基于项目研发和生产线设计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路径;提出了课程思政基础、理论、实践和“可视化”成果"四位一体"新理论,顶层设计全覆盖、全过程、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一体化专业课程思政新体系。

打破长期以来思政课程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相互隔绝和每门课的课程思政内容各自为政、碎片化的“孤岛效应”,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映射与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刻分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特点,打破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间的壁垒,将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融会贯通,提出了课程思政基础、理论、实践和“可视化”成果"四位一体"新理论,顶层设计全覆盖、全过程、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一体化专业课程思政新体系,全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与担当、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程思政新理论和新体系的长期研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有理想抱负的学生设计人生,实现学生“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同步提升。



贾碧教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贾碧教授指导的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宝钢优秀学生奖”等全国大奖 20 多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在93%以上。在重庆市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上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充分肯定;贾碧教授主持教育部教研教改项目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7项(其中省部级重大教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3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7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9项;所负责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获省部级一流课程、省部级课程思政认定课程;主编教材——《无机材料项目化全流程综合实验教程》被遴选为材料类专业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副主编教材1部、校内讲义8部。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在贾碧教授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和应用。她坚持“三元融合”育人理念,全过程贯穿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小草精神和爱国敬业、创新进取的劳模精神,驱动理想信念塑造,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新时代复杂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流与市场竞争能力。所负责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18年首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上6年有效期满后于2024年再次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在 2022 年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排名全国第一。

贾碧教授主持省部级教学团队1个、主持省部级首届虚拟教研室1个、主持省部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主持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工作室(省部级)1个;排名第二主要参加省部级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冶金过程测控技术省部级创新团队1个和省部级工程中心1个。承担科技部“863”项目与支撑计划子项目及平台基金项目共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重点4项);获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28项(国际专利4项);参与撰写国家/行业标准各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主持成果转化项目300多项,研发的30多个产品已推广应用到包括宝武集团(同行业世界产量和规模排名第一)、首钢集团、唐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攀钢集团、南钢集团及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同行业世界产量和规模排名第三)等在内的全国100多家钢铁企业、新材料企业和包括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及湖南工业大学在内的20多所高校,科技成果为企业节能降耗、优质高产、环保长寿和所应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业和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贾碧教授带领团队教师在专业建设方面经过不懈努力,与合校升本初期相比,教师结构与水平明显提升,人数从14人增加到80余人,她提出并践行了“团队化、复合化、工程化、国际化”的“四化”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为学生培养提供了坚强保障;她带领团队积极孵化新专业,迄今为止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的专业数已从2个增加到6个。

对于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不仅能够服务社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将科研成果研发过程及经历分享给学生,激励学生扎根科研。贾碧教授经过多年的探索,带领团队搭建了产科教融合的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建立了贯穿学生大一到大四基于新产品项目研发和生产线设计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实现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时代命题。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通过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来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王强)